電桿拉線安裝注意的幾個事項
10kV及以下線路中,在城鎮地區,由于在轉角等地區采取能承受張力的鋼管塔,所以極大的減少了拉線的使用。但對于廣大農村電網,由于受地形條件和造價的限制,仍大量使用混凝土電桿,特別是在農村住戶較為集中的地方,線路拉線的安裝存在較大的問題,電桿的拉線看似一個小問題,但其中卻也包含很多竅門。
1拉線存在的問題
第一,未按要求裝設拉線。拉線一般安裝在轉角桿、分支桿、耐張桿、終端桿或直線桿,是線路中平衡電桿應力的補強措施。但有時在進行線路設計或施工時,只考慮如何降低線路造價,或者由于只考慮施工的難易程度,對較難處理的拉線不安裝等,造成線路拉線的缺失。還有一個原因,是只根據平時的經驗進行簡單的考慮,而沒進行仔細校驗,認為該處不安裝拉線也可以,造成拉線未按要求在應裝設處安裝。拉線的缺失,造成線路桿塔的傾覆,穩定安全系數達不到要求(根據設計要求,該系數的要求為:直線桿1.5,耐張桿1.8,轉角桿和終端桿2.0),從而造成本可避免的電桿傾斜、倒桿、斷桿等事故。
第二,拉線方向、角度不符合要求。終端桿的拉線及耐張桿承力拉線應與線路方向對準,轉角桿的拉線應與線路轉角平分線方向對準,防風拉線應與線路方向垂直。而在實際施工中,由于施工中控制不嚴或者由于地形的原因而造成拉線的偏移。這樣的安裝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拉線的補強作用,但由于角度方向的偏移,仍會引起電桿的傾斜,嚴重的可以導致斷桿等事故。
第三,拉線未采用絕緣子?!掇r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DL499-2001(以下簡稱《規程》)第6.6.15條明確規定:“穿越或接近導線的電桿拉線必須裝設與線路電壓等級相同的拉線絕緣子。拉線絕緣子應裝在最低導線以下,應保證在拉線絕緣子以下斷拉線情況下,拉線絕緣子距地面不應小于2.5m。”這是為了防止有人搖晃拉線或其他原因使導線與拉線接觸造成拉線帶電,發生觸電事故。這一條規定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嚴格的,但在實際工作與生活中,因配電線路拉線未裝絕緣子或因絕緣子安裝不符合《規程》要求的仍然較為普遍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埋下了安全隱患。
第四,拉線上把的安裝不符要求?!兑幊獭返?.6.9條明確規定:“拉線一般固定在橫檔下不大于0.3m處。拉線與電桿的夾角一般為45°,受地形限制時夾角不應小于30°。定在橫檔下不大于0.3m處。”這里對拉線上把的安裝固定進行了明確,這主要是因為拔稍電桿的稍部中由于錐形的影響而使其中的鋼筋逐漸較少,到頂部0.3m處時內部的鋼筋已經較少,造成電桿抗彎能力減弱,所以有此規定。在平時的施工中,操作人員對此要求容易疏漏。
第五,拉線跨越道路距離不夠?!兑幊獭返?.6.10條明確規定“拉線穿越道路(非公路)時,對路面的垂直距離不足,按規定不應小于5m。”這是對目前存在的農村低壓線路而言的。而根據《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5220-2005的10.0.11要求,有“跨越道路的水平拉線,對路邊緣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6m。”,同時兩者有要求拉線柱的傾斜角宜采用10°~20°,這點在平時的安裝中雖然注意了,但卻容易造成疏忽,可能在距離上欠缺一點也不計較。而這往往會造成事故,從而到時候在責任劃分中吃虧。
第六,其他問題。拉線,顧名思義,是起到拉力的線,主要用來平衡電桿的受力,在事故時保護線路不易傾倒。但在平時的運行中,經常會發現拉線處于松弛狀態,不再承受拉力。這種情況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對拉線認識的欠缺,在平時的運行中對此類缺陷視而不見,從而埋下事故的隱患。如果一旦發生線路的斷線事故,就會因為拉線的不受力而造成事故的擴大。
2拉線安裝注意事項
第一,拉線形式。拉線根據安裝形式可以分為高樁拉線、普通拉線以及特殊地段使用的撐桿等。一般而言,跨越公路等道路時為了滿足對地距離而普遍采用高樁拉線,一般地段采用普通拉線,而在特殊地段不能做拉線情況下也可采用撐桿的措施來對電桿受力進行補強。應當根據現場條件確定拉線的形式,總體目標是達到設計的要求,平衡電桿的受力,減少內部應力。
第二,考慮更惡劣的氣象條件。據最近的氣象條件,由于近來全球變暖引起氣候異常,僅2005年一年到達富陽市的臺風有三次,且最近的“卡努”臺風登陸時的風速達到了近50m/s,大大超過了富陽供電局目前采用的氣象條件的最大風速(35m/s)。根據溫州等地經驗,對多回線路建議進行驗算,對直線桿塔也相應采取防風拉線等補強措施?!?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5220-2005的第10.0.13也要求“空曠地區配電線路連續直線桿超過10基時,宜裝設防風拉線”。因此對目前的架空線路,最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次風壓的測算,以便確定防風拉線的安裝規范。
第三,注意與導線保持距離。低壓導線安裝不合格或拉線安裝不合理,造成導線與拉線距離太近,有些絕緣導線與拉線甚至直接接觸,由于年久失修或者由于長時間的摩擦,導線絕緣老化或破裂,這樣就可能致使拉線帶電,從而造成漏電甚至人身觸電事故。此類案例在以前也經常發生。根據《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5220-2005的9.0.12“配電線路的導線與拉線的凈空距離,不應小于下列數值:1~10kV為0.2m,1kV以下為0.1m”。這一要求與低壓電力技術規程的0.05m的規定有沖突,但根據發行先后順序以及就高不就低的原則,仍采用《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的規定。
第四,拉線的固定及警示。通過拉線盤固定在地下,根據拉力的大小,一般坑深為1.2~1.5m,回填土應有防沉土臺,拉線棒與拉線盤的連接應使用雙螺母。在人易到達地區特別是在人行道等地區的拉線一定要有鮮明的警示標記。由于拉線未設置警示標志從而給過往路人造成傷害的事件也發生過,一定要吸取教訓,做好拉線的保護警示工作,一般采用在拉線上加套紅白相間的警示管的措施來達到這一目的。
第五,拉線材料及綁扎。對農村低壓電網,要求采用鍍鋅鋼絞線,最小截面為25mm2;采用綁扎固定時,拉線兩端設置心形環;用直徑不小于3.2mm的鍍鋅鐵線綁扎固定,也可以用兩個鋼絲卡子進行綁扎固定。
第六,拉線棒的要求。根據《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5220-2005的要求,對配電線路的拉線要求為:“拉線棒的直徑根據計算確定,不應小于16mm。拉線棒應熱鍍鋅。腐蝕地區拉線棒直徑應適當加大2~4mm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另外,在實施施工中還要求外露地面部分的長度為露出地面0.5~0.7m。
3結束語
拉線雖然在線路設計中是一個很小的環節,但如果不注重拉線的安裝以及質量要求,則很容易出大的事情,在農村觸電事故中,很大一部分的事故就是由于拉線的不合理設置或不符合規范要求進行施工引起的。因此在日常的線路設計和施工中一定要正確把握拉線的設置,切莫因“小”而失“大”。在運行維護中也應把拉線的巡視當作一項主要的巡視工作,從而避免因拉線問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上一頁:
下一頁:
